工業氣體是社會運轉必不可少的“味精”。工業氣體下游應用廣泛,橫跨冶金、煤化工、石化、食品飲料、電子、醫療、服務業、科研、軍事等各個領域,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具有消費屬性的產品。2018年全球工業氣體市場規模1220億美元,過去8年年均增速9.1%。我國工業氣體市場發展迅猛,2018年市場規模1350億元,2010-2018年CAGR達到16.1%。
普通工業氣體指指純度在99.99%純度以內液態和氣態氧、氮、氬,以及普通純度的丙烷、二氧化碳、乙炔、丁烷、工業氨、液化石油氣、天然氣等。
根據制備方式和應用領域的不同,工業氣體可分為通用氣體(CommonGas)及特種氣體(SpecialtyGas),其中通用氣主要包括氧氣、氮氣、氬氣等空分氣體,以及乙炔、一氧化碳等合成氣體,其產銷量較大,但一般對氣體純度要求不高,主要應用于化工、鋼鐵、電力等行業;特種氣體種類繁多,單一品種產銷量較小,但根據不同用途,對不同純度、組成、有害雜質允許的最高含量、產品的包裝儲運等都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屬于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
上游行業為空氣及工業廢氣、基礎化學原料、氣體分離設備制造業、容器制造業、電力等能源,下游廣泛應用于冶金、化工、新興行業等領域。工業氣體分為特種氣體、合成氣體、空分氣體三大類。下游主要對應半導體、光伏等新興產業。
我國高純電子氣體主要應用于集成電路、顯示面板、LED以及太陽能領域,其中,集成電路和顯示面板對電子氣體的需求共占下游總需求的79%。
由于亞洲新興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世界工業氣體的生產中心向亞洲轉移,帶動了中國工業氣體產業的快速發展;工業氣體市場規模近年來穩健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年全球工業氣體市場規模達1220億美元,同比增長8%,CAGR(2010-2018)為10.0%;其中2018年特種氣體銷售占比約34.5%,對應市場空間為421億美元。
隨著中國逐步進入經濟新常態,工業增長趨于平緩,中國工業氣體市場整體增速也由快速增長時期過渡至穩步增長時期。
工業氣體是兼具彈性和防御性的好生意。主要原因如下:
1)工業氣體作為“工業的血液”,需求具有連續性,下游眾多,包括鋼鐵冶金、化工、食品、醫療等,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較為典型的防御性行業;
2)工業氣體的運營模式具有“進可攻、退可守”的優秀屬性,大用量客戶通過15-30年的長期協議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在經濟景氣的時候受益小用量客戶的需求提升,零售氣體量價齊升,提供彈性。
3)從財務角度出發,面對同一供氣需求,在客戶持續性經營的前提下,工業氣體業務的現金流現值一般大于僅提供空分設備。同時,在歐美后工業化時代以空氣分離設備制造起家的而后轉型為工業氣體提供商的“前四大”工業氣體巨頭的成長路徑也證明了工業氣體供應是一門好生意,且是一門有潛力出現千億美元市值巨頭公司的生意。
工業氣體業務商業模式較有優勢,體現為“進可攻,退可守”
管道氣需求穩定,平臺價值凸顯,零售氣提升附加值。大型工業氣體公司通常在客戶端設立氣體工廠或鋪設大型管網,項目搭建初期會產生比較大的初始投資,對氣體公司的資金實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現場供氣項目與鋼鐵、化工等大工業用戶簽訂長期照付不議的供氣合同,以管道供氣/現場制氣模式為客戶持續供應氣體,可以獲得類似永續年金的收益流,保證基礎的投資回報;對于生產的多余氣體,氣體公司會結合當地需求選擇適當的氣體投資組合延伸零售氣體業務,經過液化和充裝以液態槽車/鋼瓶氣方式向周邊市場供應,從而對周邊市場形成輻射帶動作用,獲得不斷提升的收益。
工業氣體三大屬性高筑商業壁壘
1)重資產,“燒錢”屬性構筑資金壁壘:工業氣體行業屬于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大型現場制氣項目是打造供氣網絡的基礎,需要在布局期進行高昂的資本投入,且投資初期項目盈利能力差,導致企業必須具備很強的融資能力;
2)高科技,依托設備制造從事氣體生產研發,打造技術壁壘:氣體依托空分設備而生產研發,具備空分設備核心生產工藝的企業,可以通過自身不斷的技術更新,優化自身設備運行效率,從而提升氣體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使生產的氣體產品相比同行業對手更具性價比優勢;另一方面可以靈活應對市場需求,搶先布局新興的高附加值氣體細分市場,享受行業需求釋放帶來的紅利;
3)規?;?長期供貨,打造壟斷基因:工業氣體項目往往伴隨著一家大型廠商或者工業園區的氣體需求而產生,前期高昂的投入對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資金壁壘,同時合作雙方一旦簽訂15-20年的長期供氣協議,新進入的工業氣體廠商由于無法發掘新的管道氣需求,而無法實現良好經營,工業氣體項目往往具備時間和空間上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圈地對于工業氣體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工業氣體發展至今,現場制氣、一般零售氣體(液氧、液氮、液氬)市場經歷了從國際氣體商壟斷到國內氣體商與其同臺競技的過程,已形成較為清晰的競爭格局。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工業氣體產業處于發展初期,國際主要氣體廠商(空氣化工、普萊克斯、林德、液化空)依靠其雄厚的資金實力與豐富的項目經驗在中國市場積極布局,迅速打開市場,推動了該時期國內工業氣體的規?;l展。
隨著技術成熟與產業轉型升級,國內亦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本土氣體公司(如盈德氣體、杭氧股份、寶鋼氣體等),與國際氣體公司形成分庭抗禮的競爭格局。以氣體收入口徑計算,2017年,盈德氣體仍然是中國市場占有率最大的氣體公司,達36.0%;杭氧股份、寶鋼氣體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3.9%、10.1%。
專業氣體市場份額高度集中。目前,在特種氣體行業,國外的主要生產者為林德集團、液化空氣集團、空氣化工產品集團、普萊克斯集團、昭和電工等,國內的主要廠商有華特股份、中船重工七一八所、黎明化工研究院、綠菱氣體、金宏氣體、南大光電等。
第三方制氣滲透率提升空間大: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行業空分裝置保有量2629萬方/小時,同比增長6.76%。其中由專業氣體廠商保有產能占比43%,其它行業保有空分裝置占比57%。國內專業氣體公司產能主要集中在盈德氣體、杭氧集團、四川川空手中。
2018年與普萊克斯合并的林德集團收入占比達到整體市場的36.20%,其中普萊克斯占12.99%,林德占23.21%,法液空緊隨其后占29.79%。2018年CR3達到76.71%,行業呈典型的寡頭壟斷。
中國特種氣體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電子行業的發展而逐漸興起,雖然發展迅速,但如今國內廠商特氣產品與國外相比仍較單一,且級別不高。在我國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纖光纜等高端領域,海外大型氣體公司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尤其在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面板等尖端應用領域,存在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近年來,隨著國內特氣行業的經驗積累、技術進步和政策影響,已逐步實現部分產品的進口替代,預計未來在國內產業升級過程中需要大量使用特種氣體,且其原料在國內較容易獲得,因此傳統的國外公司生產及進口銷售的模式已跟不上國內特種氣體大規模生產的步伐,預期中國的特種氣體會大量國產化。